最近,我在读书会上,分享了《华为管理三部曲》,有个观点,我很认同:
管理者在带领团队奋斗过程中,要做到用兵狠、爱兵切。
铁军是打出来的,但兵是爱出来的。对下属冷冰冰的,下属会跟你冲锋?
如何才能做到爱兵切?谈谈我的看法。
首先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
中国的管理,是人情化的管理。我做管理时,在工作中,不会一直紧绷着脸跟员工谈工作。
我会和大家打成一片,在工作之余,和大家坐在一起聊生活,聊买房,聊新闻。
当年阿里还是一家小公司,招人很难、留人更难,所以,我把招到的每个人,都当成自己的兄弟。
当时作为主管,我有去旅馆开房间的权力,我会带着大家,去小旅馆开一间房,让大家在房间里洗澡、刷牙。
每次去旅馆,旅馆老板都会觉得是世界末日。
因为我每次都会要10条毛巾,10副牙刷。我们轮流洗澡,6点开始,12点才结束。
冬天,旅馆内有暖风空调,便在里面开会、打牌、喝酒。我会要5套棉被,10个人睡在一间房内,有人睡床,有人打地铺。
我把每一个人当兄弟,当我发现业绩进展不达预期时,在周会上骂他们,他们也能理解我,知道我是为他们好。
正是因为兄弟情,我们彼此的心,都凝聚在一起,创造了很多不错的业绩。
其次,胜则举杯相庆,败则拼死相救
华为文化中,有一条叫做“胜则举杯相庆,败则拼死相救”,我很认同。
胜则举杯相庆,当团队打胜仗了,大家一起欢呼胜利,激发我们对胜利的渴望。
败则拼死相救,当团队中有人掉队了,尽全力帮助他。
我们有个员工,3个月试用期临近,濒临淘汰。那时,他手中有3个很好的客户,迟迟未能转化。
于是,我们所有人都帮他拜访客户,每次去拜访客户时,都会带不同的“老板”,给客户的感觉很好。
客户也纳闷,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老板?我们就跟客户讲,我们花这么大力气是想拯救他。
最后,客户也很感动,当场就付款了。最终,这名员工通过了考核,泪流满面。
这就是团队凝聚力,它会让其他人放弃自己跑客户的时间,帮助新人拿回单子。
这位新人,也会带着感恩之心反哺团队。当他成为老人时,他也会把这种文化向下传递,去帮助新人。
最后,任何时候,心态永远是第一位的
员工的心态,是需要重点观察的。量和技能决定能不能干好,心态则决定愿不愿意去干。
心态不好,所有的动作就会慢半拍。在工作中,员工或多或少,心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。
当员工整天焦虑,忧心忡忡,你讲再多工作,他反而会更焦虑。所以关注员工的心态,是必要的。
我在做主管时,如果今天看到员工垂头丧气地回来,我就知道他今天可能在客户那里碰壁了。
我会开导他,让他振作起来。如果心态调整不过来,经过一夜的发酵,第二天他的状态会更差。
有的时候,你安慰他比别人安慰他,分量会更重一些。
我开导他的过程,也是彼此交心的过程。
当整个团队心态都受影响时,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开裸心会。大家一起坐下来吐槽,一起分享情绪。
提建议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难就难在分寸的把握。
过于强硬,容易使对方逆反;过于柔软,又容易达不到效果。如何才能让建议有高度?分享3点。
① 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
毛主席一生最注重调查研究,在师范时期,他就养成了调查研究的习惯。
他认为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你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,就停止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。
调查研究,是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、成事的基础。它能帮助我们快速摸清现状,发现问题,找到问题背后的真问题。
很多管理者,都会走向一个极端——脱离一线,不去主动了解业务情况,而是完全依赖下属汇报。
下级不汇报,也不主动询问。下级说什么,他就信什么,从不主动深入调查情况,也不主动去现场核实真实信息。
结果就是,他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,也无法给出正确的建议。因为他所掌握的信息,都是层层过滤的“二手消息”。
高手之所以“高”,是因为他们总能发现,复杂事物背后隐藏的真相。
他不会被表象所欺骗,他会花90%的时间去了解情况,10%的时间去解决问题。
② 善于提出问题,而不是直接给答案
从人性的角度,人都是懒惰的,有捷径就不会去走弯路。
很多时候,当下属遇到问题来找你时,如果你直接给答案,甚至恨不得自己撸起袖子干,那他就会觉得,凡事有你兜底,只要碰到做不好,不会做的,他也不会动脑,会习惯性地找你解决。
慢慢地,下属变成了“巨婴员工”,而你成了“保姆型”管理者。
所以,做管理,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不要做直接给出答案的人,而必须是一个善于提问的人,你要让他自己去找答案。
你要通过提问,引导下属主动思考,找到答案。
比如,下属整天忙忙碌碌,但是不出成果。那你就别急着去质问他,而是要通过提问的方式,引导他一步步探索答案:
解决问题的困难点是什么?别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?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下手?……
好的提问,一定是有分量的提问,能点破主要矛盾,直击问题的核心。
③ 提建议,不要说你应该怎么做
提建议,不要说你应该怎么做,而要说,如果是我,我会这么做。
“如果是我,我会这么做”,这是告诉对方,这只是我的选择,供你参考。
因为我们的价值观不同,你不一定非得做出跟我一样的选择。
作为管理者,你有提建议的权利,但没有替下属做决定的权利。
只有对结果负责的人,才有权利作出决定。最后做决定的那个人,一定是下属自己。
千万不要帮别人做决定,也千万不要请别人为你做决定。
最后,总结一下:说话有力度、做事有温度、建议有高度,做到这三 “度”,你才能越来越有影响力。